當前,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病席卷中國6億人群,這些均與膳食纖維(DF)攝入不足直接相關。近日,中國計量大學一支本科生團隊以靈芝、黑木耳、茶葉為突破口,成功打破植物藥用資源高值化利用技術瓶頸,為慢性病膳食干預帶來新可能。
我國雖是靈芝、黑木耳、茶葉全球最大生產國,但在其含有的膳食纖維高值化利用上存在技術短板。原料中膳食纖維結構堅韌,導致加工產品口感差,且現有改性技術對可溶性膳食纖維(SDF)轉化效率低,存在 “難溶出、難純化、作用機制不清” 三大難題。團隊成員谷映璇比喻:“就像守著金山卻不會開采。”
這支由10名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本科生組成的團隊,經過700多個日夜、1000余次實驗,獨創超高效促溶改性新技術。該技術使SDF釋放率提升104%以上,分子量從1000kDa降至50kDa以下,同時攻克純化技術難題。“這把‘鑰匙’打開了植物細胞壁的‘鎖’。” 谷映璇介紹。
團隊利用線蟲模型解析 SDF 關鍵活性部位,并通過小鼠實驗發現,SDF能調節腸道菌群代謝信號,助力穩定血糖、控制體重。這項成果為代謝疾病營養干預提供重要依據,已形成10件專利,在企業應用后預計惠及7.45萬人次。
面對百億級膳食纖維市場,團隊負責人劉旭陽表示,技術可推廣至更多植物資源。未來將持續優化技術,推動我國優勢藥用資源轉化為高附加值產品。指導教師張擁軍說:“從實驗室到生產線,從科研成果到健康產品,這支本科生團隊用科技創新讓我國優勢藥用資源煥發新生。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吃出健康’將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每個人都能實現的健康生活方式。”
鏈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9507413473444733722&source=shar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reco_id=103275480b20c0a884410002&share_to=wx_single&study_share_enable=1&study_comment_disable=0&ptype=0&item_id=9507413473444733722
潮新聞、《錢江晚報》、科技金融網、杭州網、新浪浙江、中國教育在線等媒體進行了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