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客戶端]索爾海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中國高質量綠色增長的重要方向
11月4日,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兼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里克·索爾海姆(Erik Solheim)訪問中國計量大學,并受聘為該校名譽教授。據了解,索爾海姆為全球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今年2月,他被授予中國政府友誼獎。
“過去十年,中國致力于高質量、綠色的經濟增長,并建立了環境友好行動,包括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和環境友好城市的建設,這些都表明中國在全球科技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方面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索爾海姆表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是中國高質量綠色增長的重要方向。
今年6月,中國計量大學碳中和與綠色發展研究中心發起了自然伙伴計劃,通過“生態+”的理念,讓不同行業和職業的人跟自然保護發生聯系,找到參與自然生態保護的著力點,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然的伙伴,為自然保護做點事情。比如,作為一名音樂人,可以創作自然主題的音樂作品,表達對自然的熱愛和情感,喚起公眾對自然的關注。
索爾海姆認為,自然伙伴計劃采用一種以人為本的方法,與他倡導的生態文明理念不謀而合,“如果我們想要有效地傳播環境保護的信息,并真正引起公眾的廣泛關注和參與,就必須采取一種能夠深入人心的方式。這種方式需要觸動人們的情感,讓他們從內心深處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并愿意為此付出行動”。
作為自然伙伴計劃的發起人和策劃者,中國計量大學碳中和與綠色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虞偉介紹,與自然成為伙伴,首先是要相互了解,要熟悉自然,要認識一些動植物;第二,不能傷害自然伙伴;第三,要與自然攜手共贏,保護、投資自然,讓自然生態得到保護和恢復,同時自然也會有所回饋,讓我們享受到更好的生態服務。他表示,自然伙伴計劃的倡議,為社會公眾特別是年輕人參與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更具可達性的切口。
活動現場,來自浙江省生態環境科學設計研究院、中國計量大學碳中和與綠色發展研究中心、寧波市海曙區龍觀鄉政府的代表分享了生物多樣性友好行動的浙江實踐經驗,來自中國計量大學法學院、浙江理工大學的代表分享了英國和巴基斯坦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
寧波市海曙區龍觀鄉副鄉長陸小騰駕在活動上談起該鄉在全國率先開展生物多樣性友好鄉鎮試點項目,一臉自豪。據他介紹,生物多樣性讓龍觀鄉的影響力提升了,村民的腰包鼓了。去年,龍觀鄉全年旅游產值超過6000萬元,12萬人次在此開展自然教育,帶動周邊民宿、農家樂收入提升20%,走出了一條政府引導、專家指導、企業加盟、群眾參與、金融支持的特色發展之路。
據悉,龍觀鄉已將現有實踐做法提煉轉化成標準規范,形成系列標準。作為龍觀生物多樣性友好鄉鎮試點項目的策劃者,虞偉告訴記者:“標準的制定過程,是與不同的主管部門、產業主體、行業從業人員產生關聯的過程,有利于推進生物多樣性傳播,促進全社會形成生物多樣性友好理念,從而推進生物多樣性主流化。”
訪問期間,索爾海姆還參加了由浙江省生態環境廳指導、中國計量大學主辦的“生物多樣性友好行動:國際經驗與浙江實踐”國際學術會議,并為師生們做了題為《全球青年領導力與可持續發展》的主題演講。
鏈接: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2fddcc6af17c429983836f708ef53fcb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中國新聞網、中國環境、人民日報客戶端浙江頻道、潮新聞等媒體進行了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