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的《中國質量報》上以較大篇幅報道了題為《讓學生動起來》一文,詳細介紹了我校將全面質量管理(TQM)中的核心方法QC小組納入高校課程建設中,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情況。
全文如下:
把企業里常用的QC小組引入到高校課程的建設中,中國計量學院的創舉不僅打造出精品課程,6年來也提高了教學的質量
讓學生動起來
6月10日,在眾多企業代表參與的浙江省首屆優秀質量管理小組成果發表會上,中國計量學院“質量管理”精品課程QC小組的發布引人注目。然而,就是這個“另類”的QC小組,卻一舉榮獲2006年度發布會一等獎,成為惟一一家獲此殊榮的教育系統的單位。
高校里也有QC小組?他們又如何開展活動呢?
據中國計量學院管理學院院長、“質量管理”精品課程QC小組組長宋明順教授介紹,QC小組是全面質量管理(TQM)中的核心方法,將這一方法引入高校的課程建設是學校開展教學質量管理、提高本科教學質量的一次創舉。
課程QC小組由該課程的主要責任人和主講教師組成,相當于是一支課程建設的改進小組。課程的主講教師處于教學第一線,他們對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最清楚,把他們組織在一起共同進行教學內容的討論和教學方法的改進,發現并研究影響教學質量的問題,采取措施加以解決,這是一種保證和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
從2000年9月“質量管理”精品課程QC小組成立之后,小組成員每兩周開展一次活動,范圍包括《質量管理》及其相關課程的教學大綱制(修)訂、教學日歷、課堂教學效果、試題庫建設、教材的編寫、多媒體課件的制作、統計技術軟件的開發等與課程建設相關的內容。
此外,QC小組成員每年至少申報一項縱向課題,其中教學研究和教改課題,在課程教授期間每人至少申報一項。同時,小組成員每學期至少要向學生作一次學術報告,而內容要求必須是質量管理學的一些前沿問題……
宋明順教授介紹,管理學院在該課程建設初期就將全面質量管理(TQM)中的核心方法QC小組納入“質量管理”以及與其相關的“標準化”、“計量管理”、“質量認證”和“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的課程建設中來,還成立了這些課程的QC小組。
小組還組織教師編寫常用統計方法教學軟件(SPC),經過歷時兩年的編寫、調試、修改,該軟件終于成熟,在教學中投入使用,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效果。在編寫教學軟件的同時,組織部分教師構成質量管理網上教學平臺,編寫了600多張PPT、錄制了6小時的教學錄像,30多萬字的質量管理電子教材和80多道習題。質量管理網上教學平臺的建立,不僅使學生有了一個很好的自學平臺,更重要的是實現了教學與學生互動、學生與學生互動,提高了學生學習質量管理的濃厚興趣,增加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深受學生的歡迎,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到目前為止,這些QC小組定期開展課程建設活動已達50余次,并在活動中邀請質量技監部門的工作者以及理論研究領域的專家帶來專題講座,保持課程知識體系的時效性和前沿性,為這些與“質量管理”相關課程群的建設活動提供了制度保證,教學質量得到不斷提升,現已經成為工商管理專業的特色課程。
據悉,通過在教學活動和課程建設中開展課程QC小組活動這種方法,該院已經成功培育了質量管理、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兩門省精品課程以及應用統計學、市場營銷、財務管理、管理信息系統、應用統計學、西方經濟學、會計學原理7門校重點建設課程。
從當初沒有公開出版過質量管理及其相關方面的教材,沒有1項課題,師資隊伍水平較低,課堂教學質量僅為中等的狀態,到如今建成8個質量管理教學實驗基地,獲得30多項課題,出版浙江省重點教材《質量管理學》,引進并培養兩名高級職稱教師,成為浙江省精品課程……宋明順教授說,我們下一階段的計劃是將該課程建設成國內一流的特色課程,力爭在三四年內獲得國家精品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