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5年度青年科學基金項目(A類)和青年科學基金項目(B類)項目資助結果。我校材料與化學學院金成濱研究員成功獲批青年科學基金項目(B類)資助。

金成濱研究員2022年加盟材料與化學學院衛國英教授新能源材料與材料表面防護研究所,先后獲校首批258人才培養計劃、第二批高水平學科培育團隊(電化學表界面原位計量)支持。入職后,聚焦高容量電池材料失效及修復的基礎與應用研究,致力于構筑高比能、長壽命、高安全的鋰金屬電池。近五年,以一作及通訊作者身份在Science、Nat. Energy、Nat. Rev. Chem.、Angew. Chem.、Nat. Commun.、Adv. Mater.等化學、材料及能源領域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共發表論文70余篇,引用7300余次。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等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6項;曾入選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等。目前為eScience、Adv. Powder Mater.、Energy Environ. Mater.等國產期刊青年編委,中國顆粒學會青年理事,浙江省廢電池回收利用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擔任Nature、Nat. Commun.、Angew. Chem.、EES等22余種高水平期刊獨立審稿人/仲裁人;曾協助組織國際表面科學技術與應用學術會議(分論壇主席)、中國化學會第31屆學術年會中新澳青年化學家論壇等學術會議。

近年來,我校以高水平學科團隊建設為核心引擎,堅持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學術團隊、科研創新“三位一體”協同發展,通過組建精銳跨學科團隊,凝聚攻堅合力,突破科研卡點,產出標志性科技創新成果。在打造高水平學科團隊,勇攀科研高峰的征途上,我校更將青年教師培養置于關鍵戰略位置,將其作為團隊永葆活力、梯隊持續優化的核心密碼,深入踐行“人才強校”戰略,以“大人才觀”積極探索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科學道路,構筑起“青年英才—拔尖人才—領軍人才”階梯式培育體系,從 “258 培養計劃” 到 “環宇計劃”,再到特色師資培養計劃,一系列精準施策為青年人才搭臺賦能,讓更多青年才俊在高水平團隊中快速成長、嶄露頭角,為學校學科團隊的長遠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動能,書寫著人才輩出、創新不止的奮進篇章。
面向未來,我校將緊密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學校發展目標,大力強化有組織科研,升級推進青年科技人才培養。通過前瞻布局重點方向、設立人才培育專項、優化項目申報精準服務、搭建高水平交叉團隊支撐平臺等系列舉措,著力構建 “選-育-薦-扶”全鏈條人才培育機制,推動我校高水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