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浙江新聞6月12日電 (謝盼盼)“有橫又有豎,橫短要記清。豎長不得減,撇捺展長風。”近日,在浙江杭州公羊會公益殘聯校區的教室里,來自中國計量大學人文學院的學生李航正帶領著14名殘障人士,拿起毛筆,在宣紙練起了書法。
這是中國計量大學志愿者和公羊會公益大學合作開展的公益活動一幕。促成雙方合作的,是一份名為《公益之心,行羊之善:社會救援組織參與機制研究》的調研報告。2016年,李航和另外6名同學組成調研團隊,花費1年時間的成果。
起初只是想對公羊隊的社會救援參與機制進行研究,但隨著了解的深入,李航認識到,公羊隊不僅參與大型的戶外營救,還涉及到24小時公益急尋,找尋失智老人等工作,他們提倡全民公益,同時,還設立了為殘障人士和孤寡老人開辦國內第一所公益大學。
扎實的調研、翔實的數據、科學的建議,讓調研報告“含金量”十足。此外,該作品在浙江省第十五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榮獲一等獎,獲得了浙江省民政廳、中國應急管理學會等主管部門的認可,但已斬獲諸多獎勵的團隊并未因此而停下公益的腳步。
“公益活動不僅需很好的理論研究,更需在實際行動踐行。”在拿了獎項之后,李航和他的團隊決意要進一步參加公羊會的活動,將公益之心落地。一年來,團隊先后組織一場“公益進校園”講座、20人次24小時公益急尋活動。為鼓勵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到社會救援中,李航積極促成校志愿者大隊和公羊會的聯系。
不忘初心,公益不止。“我認識到幫助別人,尤其是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是一件特別快樂的事!”在積極參與豐富多樣的公益活動后,李航收獲很大。“公益無大小,抗洪救災是公益,為殘障人士帶去一份溫暖也是公益。希望這紙協議能為雙方合作打開一個良好的開端,共同為公益事業做出貢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