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在線杭州7月12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吳俏婧 通訊員 李鳳嘯)在信息化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與互聯網相關的技術及應用正在蓬勃發展。物聯網、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制造、智慧醫療等等正在走進我們的生活,智能互聯技術正在改變甚至顛覆著傳統產業。這些智能產品的出現或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些天,來自高校的大學生們將智能化創意項目帶進了賽場。7月9日—11日,全國大學生智能互聯創新大賽”華東區賽在中國計量大學展開角逐。該賽事面向高校電子信息類專業學生,激勵智能互聯技術創新,是一項非盈利、公益性的科技活動,由教育部高等學校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和中國電子學會聯合主辦。今年是第三屆,華東分賽區承辦單位為中國計量大學。此次競賽有來自浙江、上海、江蘇、安徽、河南、山東、江西等七省市66所高校,220多支隊伍,1200多人參與角逐。
大賽要求參賽隊伍圍繞智能交通、智能醫療、智能家居、智能校園四個主題(參賽學生自行選題),自行選擇相應的作品設計與創作。
參賽選手付冬談到,“經過將近半年的準備,看著我們自主設計的基于機器學習和計算機視覺的智能垃圾桶,逐漸變得‘聽話’、‘靈動’和‘智能’,我們非常地有成就感,雖然現在還不夠完善,但是我們憧憬著它能夠一步一步走進千家萬戶,為大眾的智能化生活提供便利。所以我們想通過比賽聆聽學術專家、企業高工等評委們的建議,和一些團隊相互交流,也將更有助于我們產品的優化。”
“ ‘智能’,非常符合時代特征和發展趨勢,也非常考量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協作能力。承辦單位中國計量大學在前期進行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學校各部門全力以赴,精誠合作,周密安排、期待以優質服務為全國各地選手搭建起科技競技和人文交流的舞臺,奉獻一屆精彩、難忘、成功的智能互聯賽事盛會。”中國計量大學汪志勤老師表示。
經過激烈的角逐,本次華東賽的第一名作品是無人機作品。“我們這架無人機采用了一種神經網絡的技術,可以做到與視覺相結合,小車、首飾等細小的物品都能實現跟蹤。”中國計量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研二學生宮紹康介紹,從功能上來說,他們的產品功能在市面上銷售的無人機上都能實現,“但是,大家的技術都是保密的。我們團隊通過自己的方式寫了程序同樣達到這個效果,并且還大大降低了成本。可以說,我們這個千把塊成本的產品,市場上在售的產品價格幾乎都是上萬元左右的。”
宮紹康說,他們設計的這款無人機還有一個遙感確認距離的功能。“通過結合外部的紅外電感器,能夠在使用中測量出與所拍物體之間的距離,通過程序設定,能夠在低于這個距離時自動回到‘安全’距離,不用人為遙感,也避免了延時等弊端帶來的不便。這個功能是我們團隊一個大一學生提出來的。”
評委周杭霞說,這樣的比賽展現選手在STEM(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上的綜合素質時,同時也鍛煉了工程實踐、團隊協作、創新意識。
據介紹,本次大賽還搭建了創新創業平臺,聯合安創空間-Arm加速器等單位,為優秀參賽作品提供全方位的孵化服務,實現全產業鏈貫通,為高校實驗實踐、創新創業教學與工業界新技術、新產業動態的銜接搭建橋梁,同時吸引優秀高新技術企業加入高校實驗實踐教學和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
據悉,本次比賽共有25個團隊項目獲得華東賽一等獎,他們將在8月下旬參加全國賽。
原文鏈接:http://edu.zjol.com.cn/jyjsb/gx/201807/t20180712_77671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