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排行
[杭州日報]思政課上學生給自己寫了篇墓志銘
中國計量大學有一位思政老師,顛覆了大家對思政課“說教”“灌輸”的傳統(tǒng)看法。她叫馮鐵蕾,從教37年,目前主授《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大學生休閑文化》《心理學》等課程。
的思政課
⑦
課堂上老師拋題目:“請寫下你的墓志銘”
大學生中,對理論感興趣、勤思考的并不多。“如果換一種方法,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或許情況就不同了。”馮鐵蕾說。在一堂基礎課上,馮鐵蕾根據教材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問”,增設了一個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主題是“寫下你的墓志銘”。題目一出,學生大感意外。
“請安靜下來,回憶一下你走過的路程,用一句或一段話對你的人生做一個總結。”課上,馮鐵蕾利用自己擅長的心理學知識引導學生進入“角色”。
“首先,我們先做幾個深呼吸,用最自然、最舒服的姿勢坐好,深吸一口氣,屏住呼吸,再慢慢呼出。吸氣、屏住、呼出。再來一次。想象一下,也許再過幾十年,我們將要走到生命的盡頭,離開這個美麗的世界,那時你感觸很多,你也許會走到寬闊的海邊,微風吹拂著你滿頭的銀發(fā),你不由自主地回顧著自己的一生,為自己和后人留下一份精煉的人生感悟。”
100多名學生按照馮鐵蕾的方法,開始思索并寫下自己的墓志銘,然后相互分享。“她是一個用善良之心去看待世界和人性,用積極之心去面對工作和生活的人。”“這是一位一生中創(chuàng)造美好多于悲傷的人,希望世人謹記她溫暖的笑容和負責任的態(tài)度!”“他,一位不為人知的生物學者,用大半生拯救鯨魚。直到某天,在夕陽的余暉下閉上了雙眼。”還有學生感觸很深:“當自己撰寫墓志銘時,似乎有東西觸動內心最深處,在那里引起波瀾。”
“說到墓志銘就會講到生與死,也許有人覺得活著說這個話題不好,尤其中國文化非常忌諱談死亡。”馮鐵蕾認為,生與死是人類自然生命歷程的必然,不理解死,也不懂得生。現在有的學生要么恐懼死亡,要么漠視生命,缺乏對人生的思考。如果僅從正面講道理,很難觸及心靈。于是就試著用寫墓志銘的方式,喚起學生們對生命的思考,“當他們真正意識到自己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時,就會知道該怎么樣去學習和生活。”
針對不同課程、不同教學對象,馮鐵蕾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的體驗式教學是常用方法,依據大學生內在需要和認知特點,借鑒心理學理論、方法與技術,通過團體游戲、頭腦風暴和案例討論等體驗式教學,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進而幫助他們自覺涵養(yǎng)性情,完善人格,提升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
有溫度的故事讓學生感嘆:“我變得紳士了”
“在她的課上學到了很多以前學不到的東西,那是做人的道理。”一位學生感慨地說。
法學專業(yè)大一學生柳淞翔,上學期上了馮鐵蕾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雖然這門課課時不長,但卻豐富了他的精神世界。“剛進大學,我感到迷茫不知所措,是這門課告訴我,一個真正的大學生應該怎樣成長,怎樣為社會做貢獻。”柳淞翔說,時常回望五四運動時期的青年,他們的家國責任,這些也是馮老師希望我們當代大學生能做到的。
授課時,馮鐵蕾經常給學生舉身邊的例子,用有溫度的故事來感染學生,比如她親身經歷的祖國變化,她的老同學們如何實現個人理想。讓柳淞翔難忘的是,馮老師長期資助四川地震災區(qū)一位學生,那個學生在她的鼓勵幫助下最終考上了重點大學。
“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例子潛移默化地重塑著我們,在我們人生最美好的階段培養(yǎng)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測控專業(yè)大二學生張子龍說,他從馮鐵蕾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或許是一種長久以來積累的教養(yǎng),在男生身上應該叫‘紳士感’。”
在馮鐵蕾眼中,真正成熟的人既要培養(yǎng)積極的情緒,又要學會與消極情緒相處;要善于與人交往、與人相處,還要學會與孤獨相伴。馮鐵蕾常對學生說,高尚的審美能力能激發(fā)人的好奇心和創(chuàng)造力,同學們在大學讀書期間,除了學習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還要追求真善美。于是,課間休息時,馮鐵蕾總會播放她精心挑選的古典音樂或當下年輕人喜歡的音樂。
為了使學理不逾規(guī)矩,舉例不失根據,發(fā)揮不離原則,無論新課還是老課,她總是事先閱讀有關學科的經典和原著,查閱大量的資料和案例,以豐富教學內容。除了借鑒學術界公認的最新觀點,她還把自己對黨中央新精神、新思想的深刻領悟,自覺貫徹到教書育人的實踐中。
比如,在講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內容時,馮鐵蕾既結合歷史淵源、現實背景和社會發(fā)展趨勢,深入淺出地宣講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這個“大道理”;又循循善誘結合大學生成長的心理需求,引導他們充分利用大學四年的美好時光,積累知識、完善自我,成長為一個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都能做出實際貢獻的有用人才。
37年執(zhí)教生涯,平凡而充實。說平凡,是教師身份始終如一。視職業(yè)為事業(yè)的教師信仰,讓自己懂得了“選擇了教師職業(yè),就是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說充實,是在付出難以計量的艱辛后,學生有了信任、欣賞和理解、支持的目光,“傳道、授業(yè)、解惑”對我來說日漸增厚責任感……
作為思政課教師,只有自己真知、真信、真用,才能自覺將這種理念與情感投入到教育教學實踐中。高質量的教學活動應該是教師在遵循共性教學規(guī)律、按照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充分體現出教師自身獨特的教學風格和個人魅力,實現教育共性與教師個性和諧統(tǒng)一。——中國計量大學 馮鐵蕾
原文鏈接:https://hzdaily.hangzhou.com.cn/hzrb/2019/05/08/article_detail_1_20190508A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