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國務院印發《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以來,我國標準化發展體制持續改革創新。設立團體標準并納入國家標準體系,是我國標準供給體制改革、建立新型標準體系的重要部分。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把“實現標準供給由政府主導向政府與市場并重轉變”列為首要目標,對團體標準在我國標準供給體系改革中的作用和價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國設立團體標準的目的是促先進、促創新、促競爭,助力高技術創新、促進高水平開放、引領高端化產業、保障高品質生活、支撐高效能治理。我國團體標準經歷10年發展,已有8000余家在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注冊的社會團體發布團體標準10萬余項。但目前團體標準在科學性、規范性、創新性和競爭性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也備受關注。這些問題的解決既需要體制機制的持續創新、實踐經驗的沉淀,也需要系統理論研究的有效支撐。
中國計量大學周立軍教授團隊從事標準化教育及研究近20年,系統跟蹤了我國團體標準培育、成長和發展過程,深度思考團體標準發展中面臨的挑戰及存在的問題,深入研究國際標準組織治理經驗,為標準化發展建言獻策,同時形成了一系列學術研究成果。
《市場自主制定標準的形成機制研究》一書遵循“問題研究—理論研究—實證研究—對策研究”的邏輯,以系統的國內外文獻研究、國際國內標準組織案例研究和實踐調查為基礎,通過理論模型構建以及實證研究,深刻揭示了市場自主制定標準的形成機制,系統探討了標準組織發展模式等問題。作為我國首部研究這一主題的學術著作,內容翔實、邏輯嚴謹、研究扎實,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
該書基于國際視野開發了團體標準組織能力評價體系,以科學方法呈現了我國當前團體標準化發展現狀,刻畫了我國團體組織發展的5種類型,為標準組織的優質發展提供了可參考的差異化路徑。
基于“集體行動理論”創新性提出標準形成的理論框架這一研究視角,該書為解釋當前部分政策措施為何效力不顯著,團體組織治理能力緣何成為制約我國團體標準化發展的關鍵因素,以及如何激發經營主體內驅力、形成有效的參與意愿提供了有價值的理論依據。
該書緊密結合新興產業領域全球技術標準與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趨勢,敏銳捕捉到標準形成機制正在發生的深刻變革,其研究思路和方法對探索人工智能、量子計算、6G、區塊鏈等未來產業技術標準的創新生態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
此外,該書融合國內外研究成果和最新實踐,補充優化了標準化基礎理論研究,優化了“標準的作用空間”,提出了標準的技術屬性、治理屬性和準公共物品屬性“三重”屬性架構,以及團體標準的市場性、開放性和先進性特征。這些系統闡釋,有利于標準化從業人員樹立正確的標準化價值觀,也有利于各界科學的認識標準、用好標準。
該書從理論上對團體標準相關問題進行深入探究,研究成果對加強我國團體標準機制改革,促進新型標準體系持續迭代和提升我國團體標準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同時也為全球標準化理論研究貢獻了中國學者的智慧。
鏈接:http://zgzlb.183read.cc/art.html?id=968454&p=1390960794&mid=5945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