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客戶端]“00后”大學子為陌生人送去“生命的種子”
1月21日,中國計量大學現代科技學院大四學生吳瑩林,用她柔弱卻堅定的雙臂,為遠方的陌生患者送去了216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這份珍貴的“生命種子”,不僅承載著新生的希望,更彰顯了青春的擔當與大愛。
2022年5月25日,吳瑩林在學校青年志愿者大隊參與獻血志愿活動時,了解到造血干細胞捐獻的主要作用之后,毅然留下造血干細胞血樣,成為一名光榮的造血干細胞捐獻后備軍。
2024年8月,吳瑩林接到造血干細胞初篩回訪電話,她果斷答應。兩個月后,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動員電話、高分血樣采集、醫院體檢等流程接踵而至。每一個環節,她都積極配合。“也許這是我人生中最有意義的一件事,我不希望錯過。”
“首先我要夸夸祖國的醫療,然后我要夸夸我倆……”1月20日,吳瑩林很認真地給遠方血脈相連的“親人”寫了一封信,字里行間全是積極樂觀的字眼和真誠的祝福。她稱對方為“血脈相連的親人”,神奇的緣分把他們的命運連接到一起,她愿意與對方一起并肩作戰戰勝病魔,“最大、最困難的關,我們都挺過來了,相信之后你會一切順利,希望你越來越健康。 ”
朋友聽說她要捐獻“造干”,夸她勇敢,她說自己其實慫得要命,甚至打針連針頭都不敢看。但一想到從確診到現在,受贈者所經歷的病痛,她還是義無反顧地為患者送出了“生命的種子”。
“現在是2025年伊始,農歷新年也馬上到來,這是萬物復蘇的時刻,對于我捐獻造血干細胞的病人來說,也是一個新的開始,我覺得這件事情是非常有意義的。”吳瑩林說。
據了解,造血干細胞移植是治療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等血液腫瘤的較為有效和理想的方法。在配型成功后,只需采集捐獻者約10克造血干細胞,即可完成捐獻。人體對造血干細胞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正常情況下,捐獻造血干細胞后,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至2周內,造血干細胞將恢復到原來水平。因此,捐獻造血干細胞不會影響健康。
中國計量大學現代科技學院的學子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義心一益”的服務精神,用青春的熱血為生命護航。學院通過“義心一益”服務品牌不斷引導全院青年,5年來無償獻血近15萬毫升,50余名青年加入了中華骨髓庫。
鏈接:https://app2.gmdaily.cn/as/opened/n/b67d74ed5abe48b68148e4bf4db6168d
中國新聞網、科學網、潮新聞、科技金融網、杭州新聞、杭州網、義烏TV、中國教育在線、新浪浙江等媒體進行了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