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生物多樣性保護,龍觀鄉再次“出圈”。
北京時間12月10日上午,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第二階段會議中國角浙江日活動上,龍觀鄉發布了生物多樣性友好鄉鎮首批標準化成果——《生物多樣性友好鄉鎮規劃指南》。
龍觀鄉好在哪里?今天,甬派記者采訪了標準起草小組負責人、中國計量大學碳中和與綠色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研究員虞偉。
“龍觀鄉好就好在它的生態。”
去年5月,虞偉第一次來到這個位于“浙東綠肺”四明山東麓的小鄉鎮,就被它的原生態吸引。“這里環境非常好,來的時候沒看到工廠,給人一種純凈、原生態的感覺。”
虞偉表示,龍觀鄉成為全國首個生物多樣性友好鄉鎮試點項目,并能基于它的經驗發布首批生物多樣性標準化成果,有很多“偶然中的必然性”。
首先,是海曙區委區政府領導的重視、相關部門的支持以及鄉政府的執行力,鄉里還成立了一支能干事、會干事的工作專班。
其次,是村民的價值認同,基于良好的生態環境,村民積極發展種養殖業、自然研學、開發民宿等文旅產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向生態要效益,向自然要產出”已經成為當地老百姓的共識。
再次,社區參與也很關鍵,村民參與的積極性很高,比如加入中峰養殖、桂花種植、自然研學等業態,發展和保護形成了良性互動,讓我們看到了生物多樣性保護不斷為鄉村振興賦能。
最后一個特點,就是專家的支持。在生物多樣性友好鄉鎮試點過程中,各學科背景的專家為試點項目的頂層設計發揮了強有力的智囊作用,提供了很多站位高又切實可行的建議。
如何推廣這個標準化成果?虞偉表示,標準的生命在于應用,要把規劃指南內容融入到政府的工作計劃、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中,讓規劃能夠更好地實施,只有實施好,才能有更多的產出,不斷為大家帶來驚喜。
鏈接:https://ypstatic.cnnb.com.cn/yppage-share/news/share/video_detail?newsId=63967f8fe4b0f6d7dcdae08d&type=wx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