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日,《中國教育報》刊發題為《中國計量大學:黨建強引領 特色鑄名校》的文章,全面介紹了我校建校42年來,人才培養和事業發展取得的成績。
櫛風沐雨擔使命,砥礪奮進鑄輝煌。建校42年來,中國計量大學在學校黨委的堅強領導下,人才培養和事業發展譜寫出濃墨重彩的華章。
2016年學校正式更名為“中國計量大學”;2017年成功入列“省部共建”高校;2019年以“省市共建”形式創建儀器科學與技術一流學科,標志著學校成為浙江省“省市共建”重點高校。近5年,中國計量大學以高質量黨建推動高質量發展,跑出了發展的“加速度”。
縱覽中國計量大學“黨建、辦學一體推進,省部共建、省市共建兩翼并舉,特色學科建設、特色人才培育、特色社會服務三輪驅動”的高水平特色化名校建設航跡,有方向、有立場、有動力,不僅成功開辟出一條學校、地方、行業同頻共振的發展新航道,更成為新時代高校“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
特色學科 鑄就鮮明優勢
作為一所以計量、標準、質量、市場監管和檢驗檢疫為辦學特色的高等學府,獨特的學科既賦予中國計量大學鮮明特色,又為學校打造鮮明優勢提供了廣闊空間和強力支撐。
2004年,時任浙江省領導到校考察,作出重要指示,“學校一定要培養質量監督、檢驗檢疫、質量管理等領域的專業人才,以富有特色的教育服務浙江的經濟社會發展”,這成為中國計量大學特色化發展的總綱領。
邁入新時代,在“特色名校”戰略引領下,中國計量大學黨委堅持“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推動黨建工作與學校重大發展目標耦合,科學謀劃、務實推進,推動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學校按照“高峰、高原、高地、其他”四層次積極構建高水平、特色化、協同發展的學科生態;并積極用活優勢、擴大優勢,針對高峰學科儀器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推出“學科建設321工程”,扎實推進3—5個博士點申報,兩個省高水平特色學科建設及1個國家“一流學科”培育,以此為龍頭,引領帶動學校整體學科水平的提升。
獨特的學科、科學的規劃,讓學校迅速站上發展風口。現建有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等12個國家(部)級別平臺,浙江省重點實驗室等23個省級平臺。工程學、化學和材料科學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建有國家一流本科專業6個、省級一流專業18個、省級優勢特色專業15個。
學校還逐步構建了以儀器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為主體的計量測試學科群,以管理科學與工程、法學為主體的質量標準學科群,以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設計學等為主體的計量文化學科群,帶動集群發展。其中,以“儀器科學與技術”為核心打造的“大儀器”學科集群,優勢突出,有力地提升了學校的辨識度、顯示度和競爭力。
“省部共建”“省市共建”的兩翼并舉,更是讓學校的辦學實力不斷實現飛躍。
學校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精準對接浙江省創新型省份建設和市場監管行業發展需求,不斷強化以“特色化創新、區域化服務、行業型應用”為內涵的學科專業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在服務行業、產業及企業中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學科聲譽。建有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類別9個。與義烏市合作共建“義烏研究生院”,創新構建地方政府部門、高校和行業企業共同參與的“訂單式”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突出產教融合,強化實踐能力。畢業研究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平均薪酬連續多年排名省屬高校第二。
特色人才 彰顯質量內涵
鄭明波,中國計量大學研究生畢業,入職不到3年就進入公司核心研發團隊,成功攻克高精度水深測量方面的技術難題。與此同時,他的學弟學妹正在各級各類學科競賽中綻放光彩。
2018年,中國計量大學一舉摘得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本科組大獎——Matlab創新獎,并成功捧回中國國際飛行器設計挑戰賽暨科研類全國航空航天模型錦標賽(CADC)團體冠軍及6個一等獎;2019年,學校囊括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5項,數量和質量均位列浙江省高校之首;2020年,學校在中國大學生機械工程創新創意大賽中獲得本科組僅有的一等獎。
綜合素質高、創新能力強,已成為中國計量大學人才培養的鮮明特色。
對此,中國計量大學校長宋明順認為:“教育特色,實質上是一個‘質量建設’命題,核心是教育供給如何更好地滿足時代需求、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及學生的成長需求。”
中國計量大學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對人才成長的引領與支撐作用,堅持以“知行合一、實踐育人”為核心,漸進式設置“合格公民、個性化人才、杰出人才”三層次目標,創新構建出包含1個課程體系、3個目標層次、X類實踐平臺的“1+3+X大思政教育”新模式。該成果榮獲省高校實踐育人示范載體,并成功入選首批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項目,被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會議列為經驗交流材料。
課程體系巧妙運用“起承轉合”邏輯路徑,以制度建設念好“起字訣”,以示范課建設與創新打好“承接拳”,以競賽評選引導教師出好“轉變招”,以全面強化考核和課堂管控,協力彈好“合奏曲”,扎實推進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
學校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計量文化浸育人才,植根“度萬物、量天地、衡公平”的中國計量文化,逐步凝練出“計量立校、標準立人、質量立業”的辦學理念和“精思國計、細量民生”的校訓精神,成為全體師生不懈前行的精神旗幟。
學校建有全國高校首家計量博物館,獲批成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科普基地和浙江省社會科學普及基地。由師生自編、自導、自演的我國首部系統反映中國計量文化的原創音樂舞蹈史詩《千秋計量》成功上演,成為學校又一文化精品工程。
此外,學校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堅持“以競賽激發‘雙創’、以文化傳承‘雙創’、以制度保障‘雙創’”,將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設計實施“一專一賽”項目,積極開展“實踐育人節”、訓練營等活動,全面實施創新學分認定制度,探索構建“雙創”教育生態鏈,激揚人才“雙創”活力。在2015—2019年全國高校學科競賽評估中排名62位,列非博士點高校之首。
“育特色人才,先育特色師資。”學校黨委堅持黨管人才,深入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推動組織優勢、人才優勢、辦學優勢互融互促。學校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實施“特色師資培養計劃”“環宇計劃”“翔宇計劃”等人才培育項目,逐步建立由領軍人才為學科帶頭人和中青年學術骨干為方向帶頭人的人才梯隊,積極加強以領軍人才為核心的團隊建設,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數量和質量不斷提升,擁有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省高校高水平創新團隊等省部級以上團隊16個,打造出一支尚德樂業、博學善教的教師隊伍,為學校的特色人才培養奠定了堅實基礎。
特色科研 踐行責任擔當
“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首要的、基本的觀點,高校以科研創新服務社會,既是初心與使命,也是檢驗知識、創新知識、轉化知識成果的必由之路。在開展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的過程中,尤其要注重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中國計量大學黨委書記張土喬指出。
“一個支部一個特色、一名黨員一面旗幟”。學校實施黨建品牌培育工程,扎實推進基層黨組織書記抓黨建工作述職評議,實現專任教師黨支部“雙帶頭人”全覆蓋,不斷煥發基層組織活力,激發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熱情。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斗一線,在科研攻關的實驗室,在服務基層、服務企業的廣闊天地……到處都活躍著黨員的身影,飄揚著鮮紅的黨旗。
黨員蔣慶教授團隊不僅為行業龍頭企業提供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整體方案,研制的自動化設備更是幫助企業大幅提高生產效率。黨員教師郭斌團隊攜手企業開發的性能檢測設備,為企業新增產值超千萬元。近兩年,中國計量大學累計服務全省企業超過700家,開展技術攻關近800項,技術咨詢服務近500項,協助地方獲得授權發明專利200余件。
與此同時,學校依托自身“國家大學科技園”、國家級別“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等資源優勢,已成功孵化企業427家,開展產學研合作2300余項,實現經濟效益超過160億元。
為了更好地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學校從2013年開始參加浙江省科技部門主辦的科技成果拍賣會,組織科技成果專場拍賣會6場,成交金額超1.2億元。
學校還積極打造自身的“計量拍”,完善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制度,鼓勵科研人員通過成果應用體現創新價值,通過成果轉化創造財富。近3年,學校組織了4次科技成果拍賣會,成交110項科技成果,成交金額8956.8萬元,蟬聯浙江省高校成果拍賣專場金額冠軍。
近年來,學校充分發揮特色學科優勢,積極參與計量法和標準化法修訂、《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等重大發展規劃和法律法規的立法工作,主持和參與制定修訂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等130余項,為浙江省的質量發展與標準化綜合改革試點提供了重要助力。2017年,學校與義烏市簽訂了共建“標準城市”戰略框架協議,深度參與城市建設。2020年,雙方共建的中國計量大學現代科技學院和中國計量大學義烏研究生院落成啟用。
學校積極與國際計量局(BIPM)、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計量測試聯合會(IMEKO)、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ECE)等國際組織開展合作交流,承辦國際測量技術研討會、標準化教育國際合作(ICES)研討會、國際法制計量組織OIML證書互認制度國際研討會等重要學術會議,牽頭成立全球首個“一帶一路”標準化教育與研究大學聯盟,建成布拉格金融管理大學孔子學院、浙江—捷克人文交流中心、中東歐研究院、浙江—捷克布拉格絲路學院等。國家計量戰略專家咨詢委員會秘書處、ISO國際標準化培訓基地(杭州)、國際法制計量組織培訓中心(杭州基地)紛紛落戶中國計量大學,有力提升了學校在計量、標準化等領域的國際話語權。
中國計量大學即將迎來更名后的首次黨代會。展望學校新的發展目標和光明前景,在學校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在高質量黨建的引領支撐下,全校師生堅守初心、踐行使命,正在把學校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成為計量、標準、質量、市場監管、檢驗檢疫領域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國際中心的征程上砥礪奮進、一往無前,奮力譜寫學校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鏈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0-12/09/node_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