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凸顯科技創新突破
逐步構建成熟體系
因進口受限被迫進行自主研制,經過臥薪嘗膽終于進入世界前列,這就是中國在挖泥船領域的科技創新故事。類似的故事也在其它領域不斷發生,它們一起形成了蔚為大觀的中國科技創新集群,支撐綜合國力逐漸提升。為了應對激烈的國際競爭形勢,維護國家安全、保持競爭優勢,同時也為反制一些國家對華歧視性出口管制,中國逐步形成了一套出口管制體系。中國計量大學副教授姜輝表示,自1984年加入國際原子能機構開始,中國在重要領域對關鍵技術和產品實施必要的出口管制并形成了一套體系。
對我國出口管制的整體發展歷程,姜輝介紹說,改革開放初期的出口管制重心局限于“防擴散”,管制對象包括核、生物和化學武器等物項。到20世紀末,許多戰略性資源被納入出口管制清單。新世紀以來,中國高新產業的技術創新不斷取得突破,可供管制和需要管制的高技術物項也越來越多。這推動我國出口管制戰略目標由一元轉向多元,出口管制體系逐步走向成熟。
剛公布的“最新《目錄》”是對商務部、科技部令2008年第12號公布的《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修訂后)調整后形成的,而該目錄修訂前文本由當時的外經貿部與科技部于2001年12月發布。對未來方向,商務部服務貿易司負責人在答記者問中表示,商務部、科技部仍在有序推進目錄修訂工作,將對其進一步刪減調整。
姜輝指出,仔細研究上述調整內容,不難發現其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出口管制的特點,即物項正逐步呈現多樣化趨勢。而從我國出口管制物項的整體演進來看,威脅人類共同安全的生物、化學和核等物項必然長期列入出口管制清單,而影響國家技術領先優勢和戰略利益高性能計算機、無人機、戰略資源及其他軍民兩用物項等則根據時局的變遷而適時地列入出口管制清單。這既是中國從技術追趕到技術超越的必然結果,也是為維護國家安全、保護本國環境、維護競爭優勢等做出理性選擇。
姜輝的闡釋可以從“最新《目錄》”中深刻體現出來。比如,“最新《目錄》”將“衛星應用技術”控制要點1表述為“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替代之前的“雙星導航定位系統”,反映了從北斗一號到北斗三號的技術飛躍。再比如,“最新《目錄》”在信息處理技術項下大幅增加5項控制要點,其中包括廣受關注的“基于數據分析的個性化信息推送服務技術”和“人工智能交互界面技術”,折射出中國近年來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的創新突破。
處理好辯證關系
推進法治化進程
無論是對挖泥船以采取公告的形式予以臨時出口管制,還是通過調整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實施的系統性出口管制,都是有關部門依法實施行政行為,所援引的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進出口管理條例》等,出口管制的具體內容都是在征求相關部門、行業協會、業界學界和社會公眾意見基礎上擬定的,充分考慮相關措施可能帶來的影響。
姜輝指出,我國出口管制的法律基礎包括國家對外貿易法、海關法和刑法等,而出口管制的專門法律體系則由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相關文件組成。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國家出口管制法草案發布,標志著我國出口管制開始由行政部門規章監管邁向國家層面專門立法監管。今年7月,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管制法(草案二次審議稿)》進行了審議,隨后向公眾征求意見??梢灶A期,該法將很快完成立法程序并出臺實施,為維護國家安全和保持競爭優勢提供更完備的法律保障。
構建適合本國國情的出口管制體系根本在于一國科技創新能力。姜輝強調,大力推進創新,成功實現技術追趕是中國出口管制體系構建的先決條件,如果沒有掌握國際前沿技術,也就失去出口管制的必要。從實踐上來看,被納入的出口管制物項大多涉及“ 載人航天 ”“無人機 ”“ 挖泥船 ”“高鐵”“北斗導航”,而這些都是我國實現重大科技創新突破的領域??梢哉f,“最新《目錄》”就是中國科技創新的“爭氣目錄”,最新版就是中國打造的技術“爭氣目錄”升級版。
在姜輝看來,處理好加強高新技術出口管制與促進對外開放的辯證關系是中國的重要經驗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我國出口管制體系建設不斷取得成績的同時,始終秉承開放貿易原則,推動包括技術出口在內的國際貿易穩步快速發展,實現了向貿易大國的轉型。據統計,中國技術出口合同金額從2013年的200億美元提高到2019年的321億美元。貨物進出口貿易規模由1978年的約206億美元快速增長至2019年的約4.6萬億美元。
鏈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0-09/07/content_20076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