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由我校和浙江日報、海寧市委宣傳部共同主辦的“潮鄉情?中國心”2008奧運嘉年華活動成功舉行。這種與媒體充分互動的活動模式是我校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一次全新嘗試,也是我校對外宣傳工作的一次重大突破。浙江日報、浙江在線等媒體對此次活動給予了全程關注。讀者、網友可登錄浙江在線、浙江日報電子版、浙江日報網絡互動版“報網零距離”瀏覽本次活動的報道、圖片和視頻,網址為
浙江在線:
點擊查看全文
浙江日報:
點擊查看全文
浙江在線:
點擊查看全文
浙江網視:
點擊查看全文
7月25日,《浙江日報》在“政治與社會新聞”版以較大篇幅圖文并茂地報道了此次活動。
全文如下:
本報《校園BBS》“高校行”活動首次走出校園,來到中國計量學院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點海寧桃園村——
奧運嘉年華 歡樂滿“潮鄉”
農民與大學生同臺競技,共同為奧運加油,為北京喝彩
主持人: 7月23日,本報《校園BBS》“高校行”活動首次走出大學校園,來到中國計量學院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點——觀潮勝地海寧市鹽官鎮桃園村。當天,一場“潮鄉情?中國心”2008奧運嘉年華活動引來了眾多村民,農民與大學生同臺競技,一展身手,共同為奧運加油,為北京喝彩。
本次活動由浙江日報、中國計量學院、海寧市委宣傳部主辦,浙江日報《校園BBS》欄目、中國計量學院黨委宣傳部和團委、海寧團市委、海寧市鹽官鎮和桃園村共同承辦。讀者網友可登錄浙江在線、本報網絡互動版“報網零距離”瀏覽本次活動的圖片和視頻。
喜迎奧運,運動并快樂著
當天下午,氣溫高達37攝氏度。在村文化中心廣場上,一場盛大的奧運嘉年華正在上演,中國計量學院的大學生們和桃園村近千名農民歡聚在一起,用自己的方式迎接奧運、參與奧運、分享奧運。
趣味運動會是整場活動的重頭戲,活動尚未開始,500多張印有奧運知識競答題目的書簽就被熱情的村民一搶而空。在五環送福、灌籃高手、更快更高更強等參與項目的現場,村民們頂著烈日排起了長龍。最吸引人的當屬根據奧運比賽項目模擬設置的趣味舉重、障礙賽跑和負重接力等,大學生和農民分別組隊競賽,加油聲、吶喊聲響成一片。
村民楊明群抱著兩歲多的女兒,和婆婆一起來參加活動。馮群雄和李德菊夫妻倆聽到消息后專門從鄰村趕來,因為來得晚了些,他們連稱遺憾。“大熱天的,沒想到有這么多人來參與運動,看來奧運的魅力真不小!”桃園村團總支書記張明感嘆說。
奧林匹克運動發展史及2008年北京奧運會大型展示也吸引了很多村民觀看。奧運會的起源,北京奧運會會徽、主題口號、吉祥物、火炬,奧運名人堂等板塊的展出,給大伙帶來了一堂生動的奧運知識普及課。
黃昏時分,村民們又早早地占位等候,一場迎奧運的文藝演出隨后上演,大學生和農民同臺演出,表達對北京奧運會的祝福。
“2008奧運會,我們就是啦啦隊,鑼鼓齊鳴揚國威,加油!”中國計量學院學生屠鵬泓、胡敏、洪令川、孔益侃花了3天時間創作編排了三句半《為奧運加油》,贏得陣陣掌聲。詩朗誦、歌曲、舞蹈、情景劇,一個個的節目精彩上演,現場掌聲喝彩聲不斷。
北京挺遠,奧運很近
這次活動讓所有參與者都感受到,奧運就在我身邊。
在開幕式上,本報給桃園村帶來了一份特殊的禮物——我省奧運冠軍呂林親筆簽名的兩塊乒乓球拍,這是呂林在參加本報“奧運會客廳”活動時當場為農民兄弟簽下的。
桃園村黨委書記金正華手舉“祥云”火炬出現在大家面前,他是奧運火炬在浙江傳遞的第163棒火炬手,也是海寧唯一一名來自農村的代表,參加了奧運圣火在嘉興的傳遞。很多村民興奮地圍上來,與奧運火炬親密接觸,合影留念。
根據中國隊奪金熱門項目設置的幾項趣味比賽引起了大家的濃厚興趣,農民們雙手平舉裝著西瓜的籮筐,或是參與障礙賽跑,體驗中國舉重隊和劉翔比賽時的情景。
在活動現場,祝福奧運百米長卷簽名活動吸引了很多人,大學生和農民一起在長卷上簽下自己的名字,寫下對北京奧運會的祝福。這幅長卷將委托入選奧運裁判的中國計量學院體軍部副主任鄔燕紅教授帶去北京,交給北京奧組委,表達浙江大學生和農民的一片心意。
中國計量學院外國語學院大三學生卓小紅同樣受到關注,她是奧運會自行車場館的志愿者。掌握英、法兩門外語,并有武術功底的卓小紅,從14000多名網絡報名者中脫穎而出,成為我省100名赴北京奧運會服務的志愿者之一。她說,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將中國人民最誠摯、最美麗的笑臉帶給全世界。
大學生每年都會來
在活動開幕式上,中國計量學院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同時揭牌。今后,大學生們每年將來到桃園村,幫助村民們開展文化體育活動,提高活動的檔次與水平。
前不久,中國計量學院的大學生在桃園村開展了一次抽樣調查,結果發現,有41.3%的調查對象表示,業余生活中最迫切的需要是運動健身,有47.8%的人認為現有活動形式太單一,不少人建議應該創新活動形式,教會大家更多的運動項目。
桃園村黨委書記金正華介紹說,從2002年以來,村里累計投入250多萬元建成了文化活動中心、燈光球場等陣地,擁有海寧第一家村級網球場和乒乓球隊、籃球隊等9支文體隊伍,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對運動的熱情越來越高。
“現在老百姓天天要來活動場所搞活動。”金正華說,“不過,我們有了網球場,但不知道規則,連怎么發球也不知道,農民很需要指導。”
中國計量學院團委書記劉秀麗說,高校和大學生有自身優勢,除了暑期社會實踐,他們還會經常組織小分隊來桃園村,培訓比賽執法人員,教農民一些運動規則,幫助組建文體隊伍,滿足大家的需求。
在趣味運動會后,桃園村籃球隊和中國計量學院校籃球隊舉行了一場友誼賽,面對身高馬大、專業性較強的大學生,在當地頗有知名度的村民隊最終落敗,不過他們感覺很過癮。“跟強隊打才會提高水平,等下次來,我們再打!”隊員楊孝偉大聲地說。
活動花絮
奶奶舉重 孫女加油
肩挑擔子是村民們常干的活兒,不過要徒手拎起兩個裝著西瓜的筐,并且胳膊不能彎曲,這就有點難度了。在趣味舉重現場,村民們爭先恐后展示自己的“神力”。
54歲的陶美珍麻利地把系在筐上的繩索往手上一纏,扎好馬步,深呼一口氣,用力一提,裝著6只西瓜的筐就離地了。她趁熱打鐵向8只西瓜發起挑戰,一鼓作氣——提,嘴巴鼓得滾圓,臉漲紅到脖子根了,可惜筐剛離開地面2秒左右就晃晃悠悠地落回地面了。
陶美珍跺跺腳,遺憾地笑了笑。這時,旁邊突然傳來了哭聲:“奶奶能舉起8只西瓜的,她今天生病了。”原來,為奶奶加油的小孫女哭了。
灌籃規則 越小越近
在灌籃高手活動現場,一個叫金琳媛的12歲小女孩站在一群男生中,顯得特別醒目。她捧著籃球站到籃框下的“小孩線”上準備投籃,圍觀的村民嘖嘖稱贊。
小姑娘瞅瞅籃筐,踮了踮腳,雙手用力一推,籃球就投出去了,可惜沒碰到籃筐。她吐了吐舌頭,盯著籃筐看了半天,接下來的兩個球進了一個,其他小朋友紛紛鼓掌。
“我爸爸媽媽,還有我,都很喜歡姚明。他那么高,籃球打得特別好,我以后也要長他那么高。”金琳媛說。
老婆比賽 老公助威
熾熱的陽光下,負重接力的比賽現場特別熱鬧。因為組隊參加,這兒圍滿了各隊的親友團啦啦隊。
戴著斗笠帽,一手拿礦泉水一手牽著孫女的楊時鑫師傅是給老婆張庭芬助威的。“想不到她比幾個小年輕還跑得快。”“今天大家都玩得很開心啊!”楊師傅雖已近60歲,但他除了兩個團體參賽的活動外,其余的都給玩了個遍。“北京奧運會要開了,大家也跟著開心,這就叫‘全民參與’吧。”
(欄目主持人:陳揚渲 記者:沈建波 海寧市報道組:李迪剛 BBS情報員:曹小波 王穎 孫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