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浙江省“原助杯”第十屆大學生電子商務競賽決賽中,中國計量學院現代科技學院學生李群星榮獲一等獎。
曾兩次獲得“校園吉尼斯之星”的創新創業達人李群星,私下里被老師和同學們稱為“專利哥”。大學4年,申請專利142項,獲得授權證書的發明專利有15項,實用新型專利有90項……李群星交出了一份特殊的畢業“成績單”。
看到攤開占了足足有一張桌面的專利證書,他笑著說那只是十分之一。在剛入大學時的一次新老生交流會上,通過學長的介紹,他對申請專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他選修了學校對專利頗有研究的教師梁嘉麟的專利發明課,受到很多啟發。他的第一項專利是研發一種能同時將風力傳送到各個方向的電風扇,查資料、寫材料,當時花了整整一個月才完成。
之后,一發而不可收。可觸屏控制電容屏式手機的手套,衛生杯用濾茶器,可自行站立的掃把,一種用餐時的餐盤與加熱墊的組合,或者刀刃可旋轉的菜刀……這些聽起來天馬行空、奇奇怪怪的小發明,都是他的“杰作”。
“我有空的時候喜歡瞎琢磨,有時候不經意間發現身邊某些東西存在著缺陷,或者看到身邊發生的一些事故,就會去想如何避免同樣的問題出現。”李群星說。
有段時間,他經常看到報紙上刊登司機誤踩油門引發慘案的新聞,靈機一動想到可以利用電子感應原理,做一個防誤踩油門的汽車自動裝置。這個專利他只構思了兩天時間,現已進入實質審查、答辯階段。這是他最引以為豪的發明專利之一。
為了更好地開展專利發明,他私底下沒少做功課。學做專利,除了有自己的原創想法外,還需要掌握專利寫作的手法和格式,具備一定的電腦制圖知識。
為此,李群星大二時在學校的工程訓練中心專門學習了半年時間,不僅學會了基礎知識,還收獲了首屆浙江省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一等獎。畫圖軟件不會用,他就買了書自學,在短時間內便開始上手操作。
他的業余時間排得滿滿的,早上6點起床跑步,有空去打打臺球,還加入了航模社團,碰到學院重大活動時還會組織航拍。用同學的話說,“李群星是屬于腦子轉得特別快,自學能力特別強的人”。
大學階段,李群星參加了不少校園創新創業比賽和活動,取得的成績包括2013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立項并順利結題;獲得2013年浙江省職業規劃創業組三等獎、2014年“全國大學生創業基金”全國總評三等獎、2015年浙江省大學生“挑戰杯”決賽二等獎,等等。
大三時,李群星開始考慮如何將他的專利成果進行推廣。2014年,他和幾個同學一起,創辦了杭州追獵科技有限公司。“我們創辦這個公司,就是基于專利,也是為專利服務的。”今年4月,公司迎來“開門紅”,與杭州一家公司簽訂了價值8萬元的銷售合同,同時與另一代理商簽訂了產品銷售代理協議,計劃將產品推向浙江省以外的其他地區。
“聰明你的房間,智能你的管理,讓可見光通信走進我們的生活,讓科技改變生活。這是我們公司的口號,也是我們的終極追求。”他說。
鏈接:http://www.zjjyb.cn/jyb/zhxw/10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