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消息(記者黃培)“全國本科院校734所,其中稱為大學的有333所,稱為學院的有401所。中國計量學院在全國學院排名中靠前,是一所計量標準質量檢驗檢疫特色鮮明、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校”。10月19日,在“傳承·特色·融合——2015年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浙江高校行”大型采訪活動啟動現場,中國計量學院黨委書記張土喬給媒體一行介紹學校目前的發展情況。
作為我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行業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該校始終堅持發揮行業辦學優勢,服務創新驅動戰略,全面深入推進與地方政府、質檢機構和行業企業的政產學研合作,推動質檢事業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行業院校如何依托特色辦學?特色發展之路又有那些新的規劃和發展契機?記者一行刨根問底,一探究竟。
傳承計量文化 思量國計民生
“度萬物,量天地,衡公平” 作為計量的精髓源遠流長,傳承至今。中國計量學院因國家計量事業的發展而創建,隨國家標準化事業與國家質量振興事業的發展而成長,是國家質量振興事業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辦學多年,學校緊緊抓住“計量”二字,不斷研究和探索其豐富的內涵,無論是特色學院、特色學科群、特色專業的建設,還是人才培養方案的特色化、課程體系的特色化和實踐能力培養體系的特色化上建設,都打上了深刻的“計量”烙印,為建設“計量文化”提供了堅強扎實的基礎。
據悉,為傳承好計量文化,自2013年下半年,學校啟動了“中國計量博物館”建設項目,專門成立了博物館籌建工作領導小組,統籌計量博物館建設。目前博物館土建和藏品征集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中,預計2016年初步建成。
發揮特色為思國計 鉆研技術產學致用
學校現有國家質檢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省重點實驗室、省工程實驗室等省部級以上科研平臺16個,建有中國計量學院國家大學科技園、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在中國大學科技創新競爭力排名中列全國高校第90位。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為積極探索“產學研相結合”的實驗室運行機制,該校自2009年成立的浙江省生物計量及檢驗檢疫技術重點實驗室,針對農產食品中有害物質快速檢測中多殘檢測技術缺乏、檢測抗干擾能力不強、檢測量值難以溯源等突出問題,通過十年研究,闡明了快速檢測的科學問題,創新了抗原抗體材料制備技術及標記技術,研發了系列快速檢測產品,取得了顯著經濟和社會效益。項目成果已在浙江迪恩、浙江青蓮、寧波科瑞特、杭州天邁、杭州奧盛等公司產業化。近三年,累計生產銷售各類試劑盒3萬多盒、試紙條3600余萬條、檢測儀器1000多臺(套),累計產生直接經濟效益9.436億元,新增利稅1.095億元。產品先后在全國20多個省與直轄市的食品安全檢測項目中中標,其中浙江、上海、江西、福建、廣東、江蘇、云南等省市近五年應用量達296.476萬頭份,創造間接經濟效益29.166億元。
成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 孵化企業數百家
為進一步打造優質的辦學條件,實現創業創新。學校成立了浙江省第二家由單一高校建立的國家級大學科技園。今年3月,中國計量學院國家大學科技園-杭州嘉量科技企業孵化器在考核中獲得全國優秀(A類)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的好成績。
據了解,該園區現有孵化場地22153.6平方米,累計孵化企業210家,畢業企業59家,其中包含大學生創業企業112家。目前在孵企業105家,浙江省科技型企業29家,“雛鷹計劃”企業16家,“青藍計劃”企業28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5家,市級高新技術企業27家。每年為大學生提供創業實訓300余人次。
據介紹,國家大學科技園是以具有較強科研實力大學為依托,將綜合智力資源優勢與社會優勢資源結合,為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產學研結合提供支撐的重要平臺。
“創業園是個服務平臺,學生創業之初就能得到各種幫助,用來提高學生創業的成功率,也讓后來(創業)的同學有更多的信心。”科技園負責人張淑琴表示。
鏈接:http://edu.dzwww.com/dzjyxw/redian/201510/t20151027_13244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