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落地杭州。杭州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最近提出了“杭州市關于鼓勵在杭高校師生在杭創新創業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就保障機制、資金扶持、科技成果市場化等方面提出了方案。事實上,大學師生創業一直如火如荼,但新政將對這股現狀產生造成何種影響,我們認為可以找一些樣本來說明問題。昨天記者采訪了“全國最早支持學生在校內注冊真實公司自主創業”的杭職創業園和中國計量學院師生創建的蜂鳥折疊車創業團隊。
鼓勵在杭高校建設特色園區
一址多照幫助學生注冊掛靠
杭州高職科技創業園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郭捷告訴記者:“杭職創業園目前園區占地15畝,孵化面積達9000余平方米,累計孵化143家,在孵85家,其中大學生創業企業64家,服務面向的是所有在杭高校大學生,不僅僅限于本校學生。”
杭職創業園不僅是全國最早支持學生在校內注冊真實公司自主創業,還是全國高職第一家國家級大學生科技創業見習基地,是在杭高校唯一以學校命名的市級大學生創業園。創業園區除了大學生創業企業外,還有一些教師創業企業。
根據杭州市關于鼓勵在杭高校師生在杭創新創業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中的“鼓勵在杭高校建設特色園區”相關內容,鼓勵在杭高校利用大學生創業園等創新創業載體,為大學生創業創新提供服務。一旦認定創業場所,會給予一定的資助。同時,鼓勵放寬學生修業年限,允許調整學業進程、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在校大學生利用彈性學制休學創業的,還可以被視為參加實踐教育,并計入實踐學分。
這些政策都讓郭捷眼前一亮。他告訴記者,這里面有很多規定都跟學校目前實行的政策不謀而合。
郭捷舉例說明:“根據學校規定,一年級的學生是不能創業的,而二三年級的學生可以。同時,學校早在2009年就出臺了《關于在校生自主創業教學管理原則意見》,規定“創業學生通過所取得的各項創新成果、科研成果等經認定可計入學分”、 “創業學生所進行的創業活動經學分認定可抵公選課的學分”、 “與創業學生創業項目相近的課程可申請免修,只參加考試”、“制定個性化人才培養方案”等。
更讓他興奮的是,意見稿中關于在杭高校師生創辦企業的一些“政策幫扶”。“過去,申辦營業執照有一定的門檻。園區發展了這么多年,一些老的大學生企業、教師企業慢慢壯大,搬出了創業園,但他們用的注冊地址還是我們這里。這樣一來,創業園幫新的創業企業申辦營業執照的名額就不多了。意見稿里提到的‘一址多照’、集群注冊等住所登記改革,對于我們來說非常受用。我很期待接下來的具體操作方案。”
保留人事關系、不低于70%的收益
激勵有理想的教師帶團隊創業
全車98%采用航空鋁合金材質,整車質量僅14.5公斤,最大承重150公斤。全車折疊后占地面積僅為一張A4紙大小,可以輕松帶上公交地鐵,目前在淘寶眾籌平臺上眾籌了超過400萬資金。這款被稱為完美解決城市通勤的智能折疊電動車——蜂鳥折疊車的創始人和研發團隊,就是來自中國計量學院的老師和學生。
蜂鳥折疊車的牽頭人、中國計量學院藝術與廣播學院副院長高筠告訴記者,這個項目是學校的師生一起,研發了十幾項專利,當時評估了500萬元的知識產權,以知識產權入股的。
對于新出臺的“杭州市關于鼓勵在杭高校師生在杭創新創業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高筠表示,政策非常有吸引力。
根據意見,在杭高校科技人員,經原單位同意,可以在3年內保留人事關系,并且與原單位其他在崗人員同等享有參加職稱評聘、崗位等級晉升和社會保險等方面的權利。
同時,杭州市將鼓勵高校將科技成果市場化、本地化,成果完成人可拿到不低于70%所得凈收益的獎勵的政策,高筠表示,這對于鼓勵高校老師創業,鼓勵項目留在杭州都有很大的作用。
“以中國計量學院為例,目前學院一共有一千多名老師,如果當中有十到二十位老師能夠出來創業,最終或許有三五個項目能夠成功產業化。”高筠說,在這樣的政策的鼓勵下,相信會有一些有理想的老師會出來創業。而創業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都會變成極好的養分,幫助老師重返崗位后,更好地進行教學。
鏈接:http://www.zj.xinhuanet.com/zszr/2016-03/09/c_1118279635.htm